僕人服侍他重新躺下,掖好被子,轻轻退了出去。
万幸,没再有声音干扰他入眠。
次日韩琅睡眼惺忪地起床,两名婢女前来伺候他洗漱更衣。
见他眼下生出几分倦色,婢女殷情道:「家主昨夜可歇得好?」
韩琅没有答话。
那婢女颇有几分姿色,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好几回都触碰到韩琅的手背。
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,并没有当场发作。
齐国尚紫,故旗帜以及袍服均以紫色为崇。
二人服侍他穿戴,高冠戴到髮髻上,长缨繫于颚下。
一袭紫袍深衣,袍身花纹暗沉,衣领为立领式。
衣襟内露暗红色中衣,广袖直裾,袍身长及脚踝。
腰束丝织大带,革带玉钩上悬挂着兽形组佩,蔽膝为玄色,足穿革靴,看起来严谨又肃穆,气度雍容。
韩琅仔细审视铜镜中的自己,确定没有不妥之处才出去了。
韩老夫人觉短,数年来精心打理韩琅的生活,把他照顾得体贴入微。
韩琅向她请过礼后,祖孙二人坐到食案前用早食。
食案上除了稷米外,还有稻米粥,像稻米属于南方种植,极少会端上平民的餐桌。
韩府虽没落了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家境尚算殷实,吃穿用度虽不能跟贵族相比,也算精緻,同窗孟卓也时常得韩家接济。
用陶碗盛了一碗稻米粥,韩琅拿起筷子时,忽然想起昨晚在耳边发牢骚的女人,什么一天吃两顿,连稻米都没有云云。
见他久久没动筷,韩老夫人好奇问:「温然怎么了?」
韩琅回过神儿,「没什么。」
韩老夫人关心道:「昨晚是不是没歇好,眼下乌沉沉的,精神也不太好。」
韩琅欲言又止,细细思索片刻,转移话题道:「祖母可否将我房里的两个婢女撤换了?」
「怎么,用得不顺?」
「太过轻浮,不妥当。」
韩老夫人笑了笑,「温然已经行过冠礼,是个大人了,平素你一本正经的,那两个婢子送给你解闷,你若不喜欢,便撤换了。」
韩琅无奈道:「换年纪大的来服侍,懂规矩,不僭越,更稳妥。」
「好好好,都依你。」
韩琅不再说话,认真地进食。
韩老夫人心里头似乎很高兴,说道:「我听说昨儿城里的百姓都夸赞国君好,私田新政很得民心。」
韩琅「唔」了一声。
韩老夫人又喜又忧,「我家温然是个有抱负的人,只是很多时候祖母又担心你,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走。我既想把你藏起来仔细护着,又不愿你白过这一生,辜负了姜道子对你的期望。」
这话听得韩琅窝心,「祖母。」
「哎。」
「温然已经长大了,往后我来护你,父亲未尽的责任,我来担。」
韩老夫人笑眯眯地望着他,慈爱道:「我要好好活着,长命百岁看着我们家温然一步步往前走。」
「这话说得好。」
用完早食,韩琅放下碗筷,筷子两头对称得很是工整。
「这就吃饱了。」
「够了。」
僕人上前伺候盐水漱口,又递上干净帕子。
韩琅接过,拭去唇上水渍,说道:「天色不早了,我得去府寺,祖母若是睏乏,再去躺会儿。」
韩老夫人点头,「你去罢。」
韩琅起身出府,乘坐骡马车前往府寺办公。
与马车比起来,骡马车走得更平稳些,再加之徵战中马匹尤为珍贵,用来拉车的皆是贵族公卿享用。
今日相邦鲍起要见他,韩琅抵达府寺前往百望斋,入门前去剑脱履,行至室内,向鲍起跪礼。
鲍起年过半百,一张脸饱满圆润,鬚髮掺杂着不少银白。
他的身材魁梧,同为紫袍深衣,不过更为精美。
宽大的袖袍上绣着张牙舞爪的兽纹图案,腰束月白大带,玉带钩上悬挂着黄玉镂空鱼纹玉佩,蔽膝为朱红,用金线绣着祥云纹,跪坐于彩绘漆案后。
瞥了一眼漆案上的竹简,鲍起捋鬍子说道:「上大夫呈上来的私田令很得君上喜欢。
「你把垦荒新政归于上计里,给各地方官吏定下考绩,若年末上计考核不佳则罢免其官职。如此施压下来,地方官吏必当尽心尽力落实新政,符合君上鼓励农耕的策要。」
韩琅回道:「君上想要将百姓物尽其用,必先得让他们尝到益处。一旦口粮有了着落,便会积极垦荒,各自有了生计奔忙,就不会聚集游荡。如此一来,社会方才安定,不易生变故,便于管理。」
鲍起点头表示贊同,「农耕乃国之根本,鼓励私田自主,赋税按获徵收,都是极好的策略,不过……」
韩琅抬头看他,没有说话。
鲍起意味深长道:「百姓唯有耕种方有收穫,而国中贵族世袭却可承祖上荫庇,坐享其成,你意下如何?」
韩琅答道:「国在,才有贵族世袭可继;国灭,便如蝼蚁浮萍无枝可依。」
「此话说得好。」
「臣以为,周王室衰败到至今,分封制功不可没。如今的齐国,也同那周王室一般,若要维护君权,唯有变革才能独揽。」
「如何变革?」
「世卿世禄制不利于齐国发展,百姓唯有耕种劳力才能获得收成,贵族也应凭本事获得俸禄,目前群雄崛起,相互间虎视眈眈,国家并没有条件豢养他们。」